一 位 优 秀 校 长 的 足 迹

  • 2005年06月29日 11:49
  • 点击:[]

——记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校长邹兴华

苏南武进始终是一颗耀眼的明珠。春秋淹城记载着这片土地几千年的吴越文明,季札三让王位、萧统编订《昭明文选》阐释着这里的文化传统,常州“三杰”(瞿秋白、恽代英、张太雷)凸现了这里的革命风范,华夏第二县彰显了这里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。如今,这里先进的设施、较高的质量、优质的学校,又使武进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。

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无疑是武进教育的窗口。

校长邹兴华便是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。

一、回报——历尽磨难投身教育

他有一个苦难的经历:

“我兄妹5人,排行老大。因为成分问题,父母不是被批斗,就是长期在外从事繁重劳动。他们是被改造的对象,终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我一直住校,59-62年读初中,当时吃食堂,每顿只有几粒米和几片菜叶。从初中毕业的照片看我胖得不得了,其实那是全身浮肿。那时我头都抬不动,体育活动都没有力气参加。

“初中毕业,我因数学竞赛武进第一,被江苏省常州中学尖子班破格录取。那时,我们这里的人家,孩子考取省常中,好似中了状元。‘三十二斤米,户口农转非。’在村里引起了很大轰动。我上高中,正值三年自然灾害,家里实在拿不出一点钱——那时不准种自留地,母亲便在田埂边偷偷种了赤豆卖了钱供我读书。每次放假,母亲总要到车站接我。那时,我真正体验到了母爱的伟大,深感家庭养育之不易,心中常念孟郊的《游子吟》,总想着能为家里做点什么。当时,学校一日三餐都凭票去量米。于是我每天暗自从自己的饭盒里抓出一把米,藏在小布袋里,等到放假再带回去给父母共度饥荒。

65年高中毕业,凭我的成绩,可以填报清华大学。可是,由于当时高校录取很看重出身,王老师建议我:你成份不好,政审恐怕有问题,录取清华很困难,不如上南京工学院。这距离我的理想太远了,听了老师这番话,我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打击,一个星期食无滋味,夜不能眠。王老师知道后,很为我着急,于是就劝我休学,准备来年帮助我争取考名牌大学。我听从了老师的建议,准备来年实现我的梦想。天下事有谁能够预料,1966年,文化大革命开始,我痛失了高考机会。”

说到这儿,邹兴华校长露出了一丝黯淡的神情。我们明白,对于当时的他而言,失去的不仅仅是进入名牌大学深造的机会,而是大学梦想的彻底破裂。于是他回到了农村,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。

“当时母亲常遭游街批斗,我干着农村最繁重的体力活。一天下来,筋疲力尽,而沉重的心理压力,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。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,有一眼看不到边的感觉。当时附近的学校缺一个教师,因为我有高中文化,教育局里有人建议让我到学校代课,可是因为成份问题,公社最终没有同意。”

1977年恢复高考,那时我已经担任了近两年大队化工厂的负责人,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,我立即萌生起参加高考的念头。但公社却以我年龄相差几天为由不同意我报考。最后在我的母校史绍熙校长的关心下,我才获得高考资格。那时我已经32岁,是3个孩子的父亲。当时考虑到国家对师范生有优惠,在家乡当老师可照应家里,于是我报考了江苏师范学院物理系并如愿以偿。在家乡劳动11年,几经磨难后,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感慨万分。从拔出泥腿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,我就知道,教育将成为我今后的一切。”

坐在面前的邹兴华校长平静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,十多年的坎坷波折都掩映于他睿智的目光里,个中的酸甜苦辣都消融在他爽朗的笑声中。他说,苦难也是一种历练,只有历经磨难的人才会有宽容的态度、博大的胸襟、淡薄名利的处世。

1982年,当邹兴华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漕桥中学时,已经36岁。怀着强烈的回报社会之心,走上教育之旅,工作之初,他便当班主任,任3个毕业班物理。他勤奋、刻苦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。他家在农村,家属在农村承包了四亩多责任田。农村大忙时,他每天学校夜自修结束回家,帮忙干些农活,早上四五点钟起身往学校赶,来回一趟二十几里路,从来没有怨言。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回校的路上,不小心从桥上摔入河中,他爬上岸就赶往学校,换了衣服就走进课堂。放学后,才请人从河里把自行车捞了上来。由于刻苦钻研,工作仅两年的他,第一届学生就夺得了武进物理高考状元,赢得了同行的敬佩。以后,他在教学上的影响逐步扩大,成为周边学校和家长都知晓的好老师。

二、拼搏——杏园演绎精彩人生

他是在别人不信任的目光中走马上任的。1985年,工作仅3年的他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,从普通学校调到曾经被国务院表彰为“全国文教系统先进集体”的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——前黄中学任副校长。不要说别人,就是他本人都要为自己捏一把汗。

但是,邹兴华校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尊重。

他深有感触地说:“一个优秀的校长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。在资深的省重点中学,如果教学不出色,就无法去要求别人。我分管基建、财务、后勤的同时,认真扎实抓教学,从高一带到高三。1988年高考,学校的物理成绩全市第一。有句话说得好,教育需要诚实,在教育事业面前,空谈、作秀无异于自我毁灭。你做出了成绩,别人才会相信你。”如今,许多学校校长都放下了教学工作,专门应付学校事务,可是,邹校长今年57岁,全面负责学校工作8年来,始终没有离开三尺讲台。虽然他的行政事务比较多,但他总是想方设法抽出时间不断钻研课堂教学,以公开课的标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。他的教学富有特色,独特巧妙的设疑、深入浅出的讲解、民主和谐的交流,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用学生的话说,他虽然是校长,但上他的课很轻松。邹校长所带班级高考、会考物理平均成绩名列全市第一。1996年邹校长被评为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,而他所带的徒弟孔建华如今也已成为物理特级教师。

在教育科研方面,他更是行家里手。早在1991年,邹校长在学校率先搞教育科研,他负责的国家级课题《全国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》江苏子课题组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他提出的“分阶段要求,分层次教学,双循环上升”的教学模式,既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,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,受到了教育部和物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,专题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并获省一、二等奖。课题研究成果也在全校所有学科得到了推广。几年来,邹校长主持完成了国家级课题2个、省级课题3个,撰写专著2部,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8篇。

对于学校的发展,邹校长更是殚精竭虑。在他的领导下,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,创新体制、创新机制、创新制度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、创新德育工作等等,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机遇,为学校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跨越式发展。近几年,省前中被评为省先进集体、省文明单位、省教科研先进单位、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、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、全国绿色学校、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,两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。1999年省前中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验收,2004年又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。

一位老教师谈起邹校长是一片深情:“邹校长自身的魅力在于能严格要求自己,率先垂范,能凝聚全校教职工。在省前中工作20年来,邹校长只要不出差,每天都领着师生晨练,夜晚查看学生就寝。学校事务纷繁复杂,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。校庆60周年前夕,邹校长不幸腿脚骨折,每天只好拄着拐杖,经常忍着剧痛忙到夜深人静。新校区启用之前,邹校长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休息,但他从来没有怨言。我校这几年发展很快,邹校长是我们的领跑人啊!”

在拼搏中绽放人生的异彩,在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。正因为邹兴华校长的不懈努力,1995年他获得了常州市教师华英奖一等奖,1997年获得了江苏省“红杉树”园丁奖银奖,1999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。

三、追求——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

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,一个校长有什么样的眼光,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。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,使学校永葆青春活力,始终是邹兴华校长执着的追求。

扩大优质教育资源,让更多的农家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。

前黄中学虽然地处农村,但由于教师业务水平高,管理科学规范,教育教学质量较高,“省前中”早已成为常武地区的教育品牌。学校有限的招生名额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。每年招生看到那些家长和学生因为不能如愿而伤心流泪的样子,邹校长心里真不是滋味。

为了让更多的农家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,1998年,学校大规模改造,扩征地四十多亩,投资五千多万,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,教学装备赶上了一流学校。班级容量由原先的8轨逐步扩大到了16轨。2000年,正值学校进入平稳发展时期,邹校长在调查研究、科学论证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,审时度势,提出要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、在武进城区建设新校区的构想。这个设想遭到了很多人的劝阻和反对。邹校长利用各种时机耐心地向人们解释:一是随着武进社会经济的发展,城区中心区的教育发展须要有新的增长点;二是家长越来越希望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,在城区建设新校区符合学生家长的愿望;三是目前学校的办学规模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,更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高中升学高峰;四是吸取周边一些农村老牌重点中学走下坡路的教训,要迅速占有城区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优势,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。建设新校区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然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、对学校发展的远虑,邹校长冒着很大的风险、顶住了舆论压力,和全校教职工一起克服了资金、土地、拆迁、协调等重重困难,竭尽全力推进学校事业再上新台阶。2002年10月,学校自筹经费投资1.3亿元的新校区落成,使省前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加快发展的时期。

省前中新校区在短短的两年内,便以其科学的管理、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成为武进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按道理邹兴华校长又该松一口气了,但他仍在思考:随着高中的重心向城区迁移,原先处于前黄校区的教学设施怎么办?一个大胆的设想渐渐清晰了——利用原先的教学设施举办一所民办学校!这样既盘活了老校区的教育资源,又满足了老百姓对省前中优质教育的需求。于是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,2004年6月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宣告创办,并于当年招收初一学生。许多学生慕名而来,第一年招生便远远供不应求。体制的创新,又为省前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随着武进经济的迅速发展,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大学。面对人们对国外教育的需求,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,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加强教育国际交流,使学校教育能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,邹校长决定尝试引进国外的高中课程。2004年,学校和澳大利亚南澳洲高考局合作,开办了“国际高中毕业生证书暨大学入学考试”课程班。通过该课程的学生可获得澳洲的高中毕业证书,不须要读国外预科就可以直接申请到所有英联邦国家、加拿大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就读。SAM课程为学生将来直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开辟了绿色通道。

目前,省前中现有高中教学班76个、初中教学班27个、和澳大利亚合作开办的SAM课程班1个,共有104个班级,学生6千多人,而且绝大多数是住校生,使省前中成为常武地区培育人才的大摇篮。

培养优秀教师队伍,为学校的发展固本强基。

邹兴华校长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:“家长选择省前中不仅仅是选择这里先进的教学设施,更重要的是这里优秀的教师,选择的是学校的管理、学校的文化和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。”如何促进教师发展,让学生真正得到优质教育更是邹校长关心的问题。学校积极实施促进教师发展的“四大工程”(形象工程、青蓝工程、名师工程、安居工程)和竞争激励机制。一批批名优教师脱颖而出。目前高中部315名教师中,有特级教师4名,特级教师后备人才5人,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72名。

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,邹兴华校长急教师之所急。中秋节之际,学校邀请单身教师共度佳节。春节前夕,学校为外地的教师买来车票;部分高三任课的外地教师,学校用两部专车送他们回家。他还积极帮助教师家属安排工作。一位外地教师,家属因为没有工作,心里闷闷不乐。邹校长知道后,便着手考虑此事,并给自己定下指标:离家不能远,收入不能低,稳定长日班,有养老保险。他找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总,请求安排这位教师家属专门负责登记的工作。老总觉得有困难。但邹校长多次与这位老总协商,终于说服了老总。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,为了省前中的未来发展,省前中在武进城区建设了新校区以后,邹校长打了不知多少交道,向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竭力争取优惠政策,终于在新校区附近建设了172套教师住房。为教师考虑得如此周到,这在全省恐怕是绝无仅有的。

丰富办学内涵,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。

省前中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,教育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?这是邹兴华校长担忧的问题,也是常武地区老百姓担忧的问题。但近几年名列全省前茅的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,说明省前中是经得起考验的。我们向邹校长探询其中成功的原因。邹校长这样解释道:“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,赢得快速发展,必须坚持以人为本、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,走内涵发展之路,走质量立校之路。”

坚持以人为本,育人为先。多年来,省前中的德育工作得到了硬性开展。争创周恩来班活动、青年志愿者活动、18岁成人仪式、红十字会系列活动等,净化了学生的心灵,帮助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目标。学校的区乒乓球、排球、篮球训练基地,每年的英语节、科技节、体育节、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。新园文学社邀请到了余光中、林清玄等著名作家作客。新园艺术团有舞蹈、合唱、器乐等团队,在常州市首届合唱节中荣获金奖。科技兴趣小组在2002年江苏省“未来科学家”中小学科技知识电视竞赛决赛中,登上了冠军领奖台。机器人实验室、网络实验室、DIY实验室等,为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搭建了平台。

重视环境教育,建设全国一流的动物标本馆。许多人可能难以置信,在这所农村中学居然有相当规模的动物标本馆,中国教育电视台称之为“一流动物标本馆”。该标本馆1954年创建,目前收藏的标本有1673个物种,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33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5种,国家二级保护动物98种。学校借此向社会宣传生物学知识,同时开发了校本课程《动物世界》,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、生物资源、人类生存的教育。目前它是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、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。

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。省前中虽然地处农村,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居于全国前列,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(江苏省共3所),是被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“成果突出学校”(全省共5所)。学校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探索,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,网络课教学,有1人获得全国一等奖,3人获得江苏省一等奖,在全省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。

以人为本,以学生的发展为本,使学生的兴趣、爱好和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,以学科竞赛、培养优秀学生为例:2002年——2004年三年中,省前中有65人获得全国数、理、化、信息学、生物奥赛江苏赛区一等奖,有26人获得高校保送生资格;有1763名学生被本二以上院校录取,其中重点本科1275人,录取清华大学29人,仅2004年录取清华13人,录取人数位居全省第一。

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,让学生和家长说“好”的学校是邹兴华校长执着的追求。学生强立东在进入大学后来信说:“前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是她,教会了我学习和做人的道理;是她带给了我希望与梦想,选择前中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自豪。”学生家长周亚明来信说:“没有省前中,就没有我女儿今天的成绩。心中之声,不书不快,我这个地道的农民情不自禁地用满是老茧的手抓起笔来,感谢之意因浓而溢:谢谢你,省前中!”

学生的成功就是学校的成功。正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,伴随着学校的成功,邹兴华以教育为事业,以奉献为信条,谱写了人生的华章。探寻其成功的足迹,用邹校长在江苏省名校长论坛上的话来回答:一个人要获得大的成功须要有大德、大爱、大度和大智。


上一条:我国的中小学校长能成为教育家吗?

关闭